望江南·超然台作 - 望江南广州好小学生
望江南·超然台作的作品原文
网友解答:望江南⑴·超然台作⑵春未老,风细柳斜斜。试上超然台上看,半壕春水一城花⑶。烟雨暗千家。寒食后⑷,酒醒却咨嗟⑸。休对故人思故国⑹,且将新火试新茶⑺。诗酒趁年华。 望江南·超然台作春未老,风细柳斜斜。试上超然台上望,半壕春水一城花。烟雨暗千。
《望江南·超然台作》注释
网友解答:片段赏析 宋神宗熙宁七年(1074)秋,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(今山东诸城)。次年八月,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,并由其弟苏辙题名“超然”,榷老子》“虽有荣观,燕处超然”之义。熙宁九年暮春,苏轼登超然台,眺望春色烟雨,触动乡思,写下了此作。这首豪。
望江南·超然台作的答案
网友解答: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。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——“风细柳斜斜”,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:春已暮而未老。“试上”二句,直说登临远眺,而“半壕春水一城花”,在句中设对,以春水、春花,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。然后,以“烟雨暗千家”。
写出《望江南·超然台作》全诗的内容带拼音
网友解答:chūn wèi lǎo ,fēng xì liǔ xié xié (siá) 春未老,风细柳斜斜。 shì shàng chāo rán tái shàng kàn ,bàn háo chūn shuǐ yī chéng huā ,yān yǔ àn qiān jiā 。 试上超然台上望,半壕春水一城花,烟雨暗千家。 hán shí hòu ,jiǔ xǐng què zī 。
望江南 超然台作
网友解答:《望江南·超然台作》 赏析 春未老,风细柳斜斜。试上超然台上看,半壕春水一城花。烟雨暗千家。 寒食后,酒醒却咨嗟。休对故人思故国,且将新火试新茶。诗酒趁年华。 原词应是“诗酒趁年华”,我见过很多版本都是这样的。
望江南·超然台作的注释译文
网友解答:⑴望江南:又名“梦江南”“忆江南”,原唐教坊曲名,后用为词牌名。段安节《乐府杂录》:“《望江南》始自朱崖李太尉(德裕)镇浙日,为亡妓谢秋娘所撰,本名“谢秋娘”,后改此名。”《金奁集》入“南吕宫”。小令,单调二十七字,三平韵。⑵超然台:筑在。
苏轼 望江南 超然台作
网友解答:【译文】 春天还没有过去,杨柳在和煦的春风中飘荡。登上超然台眺望,只见半沟护城河的春水,满城的春花,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。 寒食过后,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,只得自我安慰: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,姑且用新火来烹煮新茶,趁著时光未。
望江南·超然台作 苏轼什么时候写的
网友解答:《望江南·超然台作》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九年(1076年)暮春写的。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: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(1076年)暮春。熙宁七年(1074年)秋,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(今山东诸城)。次年八月,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,并由其弟苏辙题名“超然”。
望江南·超然台作的介绍
网友解答:《望江南·超然台作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。此词上片写景,下片抒情,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、神态的复杂变化,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、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,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“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”的人生态度。全词含蓄深。
望江南·超然台作的作者简介
网友解答:苏轼(1037~1101),宋代文学家。字子瞻,一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。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苏洵长子。嘉祐二年(1057年)进士。累除中书舍人、翰林学士、端明殿学士、礼部尚书。曾通判杭州,知密州、徐州、湖州、颖州等。元丰三年(1080年)以。
